-->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天津桂发祥十八街麻花 “老字号”实现华丽转身

来源:火狐vip体育    发布时间:2024-01-31 03:54:51

  如今,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已经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自动化生产,在产品研究开发和包装上从始至终保持着民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风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桂发祥正在空港经济区筹建新的生产基地,并计划于明年投入使用。那里将采用更加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届时,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制作也越来越多地被科技元素所覆盖。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三绝”之一的中华老字号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诞生于1927年,由一位手艺人刘老八首创。

  100多年前,在海河西侧的东楼村十八街处,有个精明利落的生意人刘老八,出身面点世家,深得祖上真传,身怀面点绝技,尤其他炸的麻花备受大家的欢迎。最早刘老八以卖“花里虎”为生,为了让“花里虎”更好吃,刘老八经常变着花样地改造创新:不仅炸发面的,还炸死面的,有时还炸半发面的,时不时还在面里搀点白糖,有时又加上点芝麻,他把其中的麻条研究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吃到嘴里非常酥脆,而且选用真材实料,他的店里总是“门庭若市”。

  当时的天津城内已有九国租界,洋人们陆续带来了各种东洋、西洋糕点,加之南北美食也越来越多地涌入天津,天津市面上能叫得出名的糕点小吃,就有400多种。

  “如何能在众多的糕点小吃中脱颖而出?做出一种融合众家之长的麻花呢?”刘老八苦思冥想后,遍访各地,历时数载,独创出一套和面、发酵和制作的工艺,在白面条和芝麻面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闽姜、核桃仁、瓜条、青红丝等多种小料的酥馅儿,制成了什锦夹馅花,使麻花酥脆香甜,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小吃。1927年,刘老八的麻花铺取字号为“桂发祥”,并很快在津门赫赫有名。

  时光流转到计划经济时代,那时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店是一间100多平方米的门脸,前店后厂进行手工作坊式生产。人工和面、大锅炸制,靠的是师傅带徒弟一辈一辈的言传身教。由于原料供应有限,麻花可谓“千金难求”。老百姓每天凌晨就开始在十八街麻花店门前排队等待购买,那“壮观”的场面曾经成为天津清晨一道风景线年代,新一代企业家接掌桂发祥,也开启了十八街麻花的创新发展历程。1998年,桂发祥迈出产业化第一步,桂发祥自主研制开发了第一条麻花机械生产线,从麻花炸制到冷却的时间、速度、温度全部由电脑程序控制,实现了麻花生产工艺的历史性突破。在产业化进程中,桂发祥公司一方面要完成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改变,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传统口味不变,这一切的难题都在新一代企业家的带领下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今,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已经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自动化生产,在产品开发和包装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融合的风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公司制作规模逐步扩大,桂发祥正在空港经济区筹建新的生产基地,并计划于明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那里将采用更先进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届时,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制作也慢慢变得多地被科技元素所覆盖。

  桂发祥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自动化代替了很多手工生产的环节,但麻花制作技艺中的精华部分——搓制环节,始终会坚持手工操作。

  如今,一场匠人间的薪火相传悄然进行。公司里一批90后年轻人迅速成长,逐渐挑起了麻花制作的大梁。他们向老师傅们讨教技艺,勤奋摸索研究。麻花技师已把搓制麻花变成了一种艺术创作。十八街麻花整体看起来底部大上部小,底部叫宝瓶座,上部叫石榴嘴。现在,这一传统制作技艺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起,企业立足打造大工匠概念,培养了更多技师,并开展拜师学艺活动,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是桂发祥的核心技术,所以在选择传承人的时候,从德、从艺严格选拔,掌握了桂发祥制作技艺的人是没有退休的,待遇优厚。从技艺的保密、传承方面,也有相应的措施。在保证麻花质量的基础上,做到集体传承,保证传统技艺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无论是开发新产品,还是产品的包装、服务水平、销售模式,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桂发祥始终在依据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着调整、变化和创新。(北方网编辑张瑜)

上一篇:杨坤龙:小麻花做出大门道中国食品加工行业耀眼明星
下一篇:猪、肉牛、肉羊和草鱼饲用豆粕减量代替技能关键